昨天早晨8点的飞机,飞了一整天,中转银川后到山东,天没亮出发的,到家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了,苗姐还算听话,第一程飞机一觉睡到目的地,下午的转机开始比较闹腾,给她吃了几片小饼干,也听话了。
出了济宁机场航站楼打车,往常网约车35到家,因为太晚溢价了不少,来了一个车,上车给我说需要加50才走,没惯着她,下车重新打了个,苗姐在车上就开始拉臭臭,回到家打开水龙头没水,打电话问物业,物业说中午主管道修路给挖坏了,正在维修,需要明早才来水,于是打电话给门口便利店,得知所有大桶水都售罄了,只能开车去远点超市买。
下了地库,发现按钥匙车没反应,好吧,停了俩月电瓶没电了,叫来物业管家帮忙搭电,好在一次成功点火,去附近超市买了水,给男友送上楼,他已经把孩子哄睡,丢下买的饮料就下楼继续给车充电,在车里单曲循环自己喜欢的歌,这一瞬间觉得一切都很不真实,回想上次这样坐在车里发呆还是去年没苗姐的时候,感想挺多,和小x算算快五六年了,从开始的热恋到后来柴米油盐、创业、做生意、要孩子、养娃,一切感觉好像一场梦。
中年男人下班后是不是都喜欢在停车场发会呆呢,在车里这十几分钟,自己是自己,上了楼,得做儿子、孙子、父亲、老公、老板、下属,什么身份都可以,唯独没法「做自己」。
有些跑题了,旅行的后遗症是回归原本生活后,那种平静感让人窒息,在新疆的行程中,小x给我说过不知为何缘故,想一直旅行下去,目的地都无所谓,就是不想回家,看来我们都得了「旅行后遗症」。
查了下google,我这种症状叫「度假后忧郁」,旅游回来的失落感通常被称为「旅行后忧郁」或「度假后忧郁」。
当人们结束一段旅程,尤其是愉快的旅行后,回到日常生活中时,可能会经历一种情绪上的低落,这就是所谓的“旅行后忧郁”。这种感觉往往源于多个方面。首先,旅行通常伴随着新鲜感和刺激,人们会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压力和例行公事,体验到不同文化和风景带来的愉悦。然而,当这一切结束,回到熟悉且可能充满压力的环境时,对比之下产生的落差感就会引发失落情绪。其次,旅行中的社交互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在旅途中,人们往往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,共同分享和探索新奇事物。这种社交活动的增加会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。但旅行结束后,这些新建立的社交联系可能因距离和时间而逐渐减弱,从而导致情感上的空虚和孤独感。
举个例子,假设一个人去了一个风景如画的海滨小镇度假,每天享受着阳光、沙滩和与当地居民及游客的愉快交流。然而,当假期结束,他回到繁忙的工作岗位和城市的喧嚣中,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放松的状态就会与眼前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,进而产生失落和沮丧的情绪。
为了缓解这种“旅行后忧郁”,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,如计划下一次旅行以保持期待感,或者在回归日常生活后安排一些特别的活动来延续旅行的愉悦感受。此外,与亲朋好友分享旅行经历,或者通过照片和日记来回顾美好时光,也是减轻失落感的有效方法。
评论功能已经关闭!